广播发烧网欢迎您!
广播发烧网
广播发烧友网站
玩机交流
交流

由R304的声音开始—谈谈“收音机声音美学和收音机美学”

作者:zdj 日期:2010-07-15 人气:1709 来源:广播论坛 添加:5BCL.com 
摘要:本文从声音美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谈起,再谈到与收音机相接近音响的美。然后引出收音机的美。通过对收音机的设计美、结构美、声音美这三方面的美而展开了对收音机美的探讨。文笔最后落脚在收音机的声音美上,探讨了收音机声音美的美学观、什么样的声音才是美的以及如何实现收音机声音美。



本文因R304收音机在《广播论坛》的首发后有着较好的反响有感而发。为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这里我来谈谈R304设计过程中的对声音美学的思考并扩展到收音机的美学问题的探讨。“收音机的美学与收音机的声音美学”是一个没有看到前人触及的新领域,基本没有什么资料可以参考。本文带有一定的探索性,因此一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欢迎各位探讨、斧正。



目录


音乐美

声音美
    声音让人产生美感的路径
    不同频率的声音对人感觉的影响
    音色范围与效果

声音美学基础:
    1、技术基础
       声音声学
       声音生理学
       声音心理学
       声音音乐学
       声音社会学
       声音电声学、电子学和工程学
    2、听觉基础

音响美学的表现
    音响美学表现形式:
    音响美学的表现方法:
        1、    音响美。
        2、    外形美
        3、    音乐美
        4、    物质美
    音响美学的诉求

收音机的特点

收音机的审美
    收音机的美
        设计美:
        1、    时代成就了不同风格的设计美
            早期的收音机外形设计风格
            “艺术装饰风格”
            现代主义设计
            洛可可风格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包豪斯”
            “系统设计理论”
            “硬边艺术” (Hard Edge) 
             现代“机械主义”
        2、    发展背景造就了不同设计的技术美
            矿石机时代
            电子管时代
            晶体管时代
            集成电路时代
            CPU时代
            DSP时代
        3、    市场变化造就了不同的设计

       结构美:
       1、机械自动选台
       2、短波鼓
       3、空气联
       4、整机结构及内部工艺
       5、调谐机构美
       6、旋钮、显示美
       7、面网美
       8、灯光效果美
       9、包装美


       收音机的声音美
       1、    电子管
       2、    晶体管(含IC机)

    收音机的声音美学
        各国收音机设计不同声音美学的取向分析
        1、    美国
        2、    欧洲
        3、    日本
        4、    中国

    收音机美学观
    收音机声音美学观:
    我的收音机美学观
    什么样的收音机的声音才是美的?
    如何表现收音机声音的美

总结:

问与答






关于美,已经有许多关于此的专著和大师对此有许多定义和论述。这里我不多费笔墨抄写一遍,只是提醒注意:美学既不属于解释自然规律的自然科学,也不属于研究人类行为的社会科学,它属于专门观察人类本性的人文科学中的哲学范畴里。总之,专家、大师们说了:美,是人对事或对物或对现象感触到经大脑处理后而产生的一种惬意的主观感觉。用柏拉图的话来说:“美,就是视觉和听觉感受到的快感”。
延伸读物:宗白华《美学散步》;黑格尔《美学》



音乐的美

音乐美涉及到的知识较多,有音乐形式、音乐信息、音乐风格、音乐反应、音乐媒介、音乐历史等等,涉及面较宽。因此,这里不探讨这个问题,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可以参看相关的专著。这里只是说,如果没有音乐的美,就不存在音响的音乐美、收音机的声音美。也就是音乐美是音响美、收音机音质美的基础。
延伸读物:《音乐美学》乔建中;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



声音的美

人体五官是产生主管感觉的源头。视觉,让我们看到而产生美(视觉是人的主要感觉器官,在大脑400万多条传递感觉信号的中枢,神经中占有近200万条);触觉,让我们抚摸而产生美;嗅觉,让我们闻到而产生美;则听觉,让我们听到而产生美(听觉只占有大约6万条感觉神经)。

声音让人产生美感的路径
1、    音乐声源:
音乐会现场:乐谱—指挥—演员—乐器—机械能转换-声音
音响、收音机:信号源—放大器—喇叭—电声转换—声音
2、    人的接收:发声体—人—耳朵—听觉神经—大脑—情绪表现—美感

不同频率的声音对人感觉的影响:
(本段文字来自网络,作者不明。这里引用不表示完全赞同,可以跳过不看)
1.        16kHz~20kHz:這段頻率可以影響高頻的亮度,以及整體的空間感,這段頻率過少會讓人覺得有點悶,太多則會產生飄忽感,容易產生聽覺疲勞。
2.        12kHz~16kHz:這段頻率能夠影響整體的色彩感,所謂小提琴的“松香味”就是由此段頻率決定的,這段頻率過於黯淡會導致樂器失去個性,過多則會產生毛刺感。
3.        8kHz~12kHz:音樂的高音區,對音響的高頻表現感覺最為敏感。適當突出(5dB以下)對音響的的層次和色彩有較大幫助,也會讓人感到高音豐富。但是,太多的話會增加背景雜訊,同時也會讓人感到聲音發尖、發毛。如果這段缺乏的話,聲音將缺乏感染力和活力。
4.        4kHz~8kHz:這段頻率最影響語音的清晰度、明亮度、如果這頻率成分缺少,音色則變得平平淡淡;如果這段頻率成分過多,音色則變得尖銳,人身可能出現齒音。5.        2kHz~4kHz:這個頻率的穿透力很強。人耳耳腔的諧振頻率是1~4KHz所以人耳對這個頻率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空虛頻率成分過少,聽覺能力會變差,語音顯得模糊不清了。如果這個頻率成分過強了,則會產生咳聲的感覺。。這段對音樂的層次影響較大,有適當的提升可以提高聲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
6.        1.2kHz:可以提高聲音的明亮度,但是,過多會使聲音發硬。
7.        1kHz:是音響器材測試的標準參考頻率,通常在音響器材中給出的參數是在1 kHz下測試。這是人耳最為敏感的頻率。
8.        800Hz:這個頻率幅度影響音色的力度。如果這個頻率豐滿,音色會顯得強勁有力;如果這個頻率不足,音色將會顯得鬆弛,也就是800Hz以下的成分特性表現突出了,低頻成分就明顯;而如果這個頻率過多了,則會產生喉音感。如果喉音過多了,則會失掉語音的個性,適當的喉音則可以增加性感。
9.        300Hz~500Hz:聲音主要是表現人聲的(唱歌、朗誦),這個頻段上可以表現人聲的厚度和力度,好則人聲明亮、清晰,否則單薄、混濁。
10.   150Hz~300Hz:這段頻率影響聲音的力度,尤其是男聲聲音的力度。這段頻率是男聲聲音的低頻基音頻率,同時也是樂音中***的根音頻率。
11.   80Hz~160Hz頻段的聲音主要表現音樂的厚實感,音響在這部分重放效果好的話,會感到音樂厚實、有低音。這部分表現得好的話,在80Hz以下缺乏時,甚至不會感到缺乏低音。如果表現不好,音樂會有沉悶感,甚至是有氣無力。
12.   60Hz-100Hz:這段頻率影響聲音的混厚感,是低音區。如果這段頻率很豐滿,音色會顯得厚實、混厚感強。如果這段頻率不足,音色會變得無力;而如果這段頻率過強,音色會出現低頻共振聲,有轟鳴聲的感覺。
13.   20Hz~60Hz:這段頻率影響音色的空間感,這是因為樂音的基音大多在這段頻率以上。這段頻率是房間或廳堂的諧振頻率。這段頻率很難表現,在一些HiFi音響中,不惜切掉這段頻率來保證音色的一致性和可聽性。

音色范围及效果:
1.        100Hz屬於溫暖段,如果使這部分加強能使低音部分更加的柔和溫暖!
2.        200Hz屬於混濁低沉,調音色時可適當減弱本段!
3.        300Hz~1KHz屬於大多數音樂中的主要頻段,突出這一頻帶可以加強音色的骨骼,但有時突出這一區域會使音樂顯得有些“黏”,主要是在300Hz~800Hz之間。
4.        1.5KHz~2KHz這一頻段很容易有“嗡嗡”的聲音,削弱該頻帶會使聲音乾淨,但同時也失去一部分效果!
5.        2KHz~4KHz屬於溫暖而又不失亮度,非常適合吉他類的樂器。
6.        4KHz~5KHz屬於音質比較粗糙的頻段,這部分的過高會導致整體音量的上升!
7.        7KHz或7KHz以上,就屬於高頻段,音質上顯得尖銳很有攻擊性,很容易產生嘶嘶聲音!
8.        8KHz~10KHz範圍屬於超高頻的音色範圍。



声音(音响)美学基础

说到声音的美,就不得不说到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这里只选一些相关的、需要的,简洁的说说:

声音声学
人对声音的频响敏感范围为:16Hz-20KHz

人对声音响度范围的聆听范围为:0-120dB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是有损耗的,在不同的传播方向损耗是不同的,不同材料对不同频率声音反射和吸收是不一样的,不同频率传播损耗虽是相同的,但是不同频率的声音遇到物体是有反射的是有差别的。有就是说声音在一个聆听环境里会形成一个“声场”,不同环境声场特性是不一样的。没有反射的声场成为“ZY场”,远距离聆听,成为“远声场”,近距离聆听成为“近声场。要注意的是,在居家环境里的声音反射声会多于室外环境,因此我们聆听时,环境声学特征(声场)是不一样的,这对我们聆听效果(或美感)是有影响的。


声音生理学
生理声学研究表明:
人耳对同一声压级的不同频率的声音有不同的敏感度。对中频敏感度高对低频、高频敏感度稍低。这一现象,被称为人的音调感;
人耳对同一频率不同声压级的的声音敏感度也不同。对声压级高的低频、高频敏感度高,对声压级低的低频、高频敏感度偏低。这一现象,被称为人的响度感;

以上两点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等响度曲线:




这个曲线是人群的一个统计平均值。不同个体,会有少量差异。

另外,人对声音的方位也有感觉,这就是立体声原理的基础。

声音心理学
研究表明,声音对人的情绪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使人安静、烦躁、兴奋、激动、共鸣等。不同频率、不同大小、不同波形、不同组合都有不同的影响。人对声音是可以养成心理偏好的,是可以产生依赖感的。注意人群中的不同个体,对心理活动的影响是有差异的。

声音音乐学
不同音阶、音符、节奏、旋律、和声、速度、强度、乐器及配器、人声、风格的声音构成了音乐。

声音社会学
声音与人的文化背景、民族、种族、肤色、教育程度等相关,不同情况对声音的强度、旋律、节奏、和声、频率、类型等有不同的偏好。

声音电声学、电子学和工程学
电声学研究的是将声音信号与电信号互转的问题。也就是声音的记录与重放问题。我们最熟悉的喇叭,就是电声学研究最基本的对象之一。

电子学涉及的就是将转为电信号的声音进行放大、传输等处理的技术。大家熟悉的发射电台、接收机、功率放大器就是电子学研究的产物。

工程学就是将以上研究的理论转化为产品,转化为可实现、可复制、可流通的商品。

我们知道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价格、不同的品质、不同的性能、不同的声音重放效果,因此电声学、电子学、工程学等仍然与我们的声音密切相关,甚至直接决定了我们重放系统的艺术风格。这也就是我们这里非常需要关注的最终落脚的地方。

我们这里只讨论我们常见的两种音乐重放系统:高保真音响和收音机



音响美学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与表现诉求

音响美学表现形式:
音响是用来播放音乐的,音箱器材有多种多样,高保真音响(又称Hi-Fi音响)是目前最多用的音乐重放系统之一,是音响美学的表现工具。也是重放和表现音乐美的重要器材设备。之所以称之为高保真音响系统,是因为这些系统是无法真正的高保真,只是接近而已。因此,不同的音响系统,重放时就会有不同的音乐表现。人们摸透了这些器材特性后,开始控制这些差异,以达到不同的表现能力,从而形成了器材的风格。这就是所谓的“英国声”、“美国声”形成的原因。这些“英国声”、“美国声”,实际上就是产品设计者对音乐美学的一种主张,这里我们称之为“音响美学”。

音响美学的表现方法:
5、    音响美。这里是指音响设备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由它重放音乐而播放出的声音让你从听觉上感到美;
6、    外形美。外形美的表现方式有设计风格、造型、材质颜色的应用、等手段来表现自己的外形美。一套好的音响设备,如果从外形设计上给人以漂亮、协调,就会给人有价值感,从而达到视觉上的美感;
7、    音乐美,即音乐内容的美。音乐是以旋律、节奏、和声等方式来表现它的美。但是同样一首音乐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如果不是你所喜欢的音乐,或者不是可以拨动你心弦的音乐,很难让你产生美感;
8、    物质美。一套音响设备除了有以上美感外,还有一个心理上的美感,一套花很少钱从二手音响市场买来的音响设备,或一套自己DIY的音响,或一套花非常高成本买来的音响设备,当你对它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认为它值得、或超值、或满足了你的占有欲,你也会有一种美感。

高保真音响表现的美主要是音响美。因此,高保真音响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声音的美学观。这方面典型代表观点是台湾《音响论坛》的主编刘汉盛在十几年前写的一篇“音响二十要”的文章。有兴趣者可以google一下。

音响美学的诉求:
高保真音响的基本的美学诉求,有些类似摄影通过相机对人、物表现的照片。高保真音响的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象“标准像”与被摄者一样的形似。我们知道,写实风格的照片首先是不失真、不走样的去记录拍摄的那一瞬间;而不同流派的摄影师则会用自己的视觉通过照相机去记录显示中已经存在的某种景或像。他们会根据自己所要表现的去追求色彩、光线、虚实、对比、景深等等,从而达到表现的一种的存在的景物所寓意的诉求,或表现一种风格或传递一种思想。高保真音响的美学诉求与摄影艺术发展非常类似,有追求类似“标准像”式的“保真派”(德国声),有追求唯美的“浪漫派”(英国声),有追求细节的“古典派”(意大利声),有追求夸张的“现代派”(美国声),有追求大声(动态),有追求小音量的,有喜欢“胆味”的,有喜欢瞬态的,¬……。到了音响表现不同流派这个阶段,Hi-Fi音响就成为Hi-end音响了,在追究一种境界、一种极致了。



收音机的特点

在谈完音响美之后,我们谈谈收音机的美,先看看收音机有什么特点。收音机与音响有相同的,有不同的。相同的是都用来重放声音和音乐。收音机与音响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相对简单。没有音响系统那样信号源、放大器(前级、后级、合并式)、音箱等多种设备,基本上是一体化的;
2、    功率较小。高保真音响一般都有几十瓦的功率或数百瓦的功率,收音机一般只有几瓦或零点几瓦;
3、    聆听距离短。高保真音响为了“好声”,特别讲究音响器材的“摆位”,聆听距离大约在3米左右。而收音机则比较随便,聆听距离大约0.3-1米;
4、    播放响度小。高保真音响播放时,根据响度曲线,最佳表现音响范围为70-110dB。因此一般高保真音响的聆听平均声压级大约在90dB左右(距离2米时)。而这么大的声压级对收音机而言可不行,一般台式收音机由于聆听距离近播放声音的平均声压级大约在70dB左右(距离0.5米)。
5、    使用较为简单,聆听方便。高保真音箱由于器材组成复杂,数量多,因此就是开器材的电源开关都要开好几个,还要再选择信号源,播放什么内容等等,从准备到出声大约需要3分钟左右。而收音机则是信手拈来,不须0.5秒即可完成;
6、    聆听内容不同。音响的聆听内容多数是在自己收藏的CD、LP等已有的节目内容中选择。而收音机,则是“听天由命”。将要收听的内容对你永远是一个迷,你不知道下面将听到什么;
7、    节目内容差异。高保真音响是单一的音乐类节目。收音机则语言和音乐两类节目。
8、    聆听习惯差异。高保真音响讲究的是聆听原汁原味,音箱多为倒相式音箱;收音机对语言类节目是讲究语言清晰度、可懂度。对音乐节目讲究的是亲切、平衡。收音机的电声结构是半开箱。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收音机与音响系统差别蛮大的。因此,用音响的观念做收音机肯定不是最合适的(这也是我以前做收音机走过一段弯路的教训)。因此要想做好音质好的收音机,起码要注意到以下要点:
1、    中小音量:一般70dB;响度范围:50-100dB
2、    近距离聆听:0.3-1米
3、    语言和音乐:
语言频率:男性基频:130左右(男低音:80-320;中低音:96-387;高音、122-580)
          女性基频:260左右(女低音:145-580;女高音:259-1034)
音乐频率:16Hz-22KHz
4、    声学结构:半开箱结构



收音机的审美观

收音机的美
收音机与音响或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可以展现和表现自己的美的,收音机具有音响的属性、物质的属性和文化的属性,它有如下几方面的美
1、    设计美
2、    结构美
3、    声音美

我们通过收音机发展的过程分别来看以上三方面的美


设计美:
1、    不同时代造就不同设计风格的美:
收音机的发展是近一百年内的事情,自上世纪20年代收音机出现后,收音机外形开始在与家具极为接近的风格设计后,然后与之渐行渐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外形设计。外形设计有:

早期的收音机外形在形成设计风格之前,基本上是参考家具设计风格和方便、实用原则来主导其外形设计的,相对比较缺乏设计意识,基本上是秉持新技术与居家融合的简单设计理念的。

美国上世纪20年代一款“桌式”收音机Atwater Kent 60C Scott:




在收音机在全球推广后,收音机在家庭中的地位有着很高的地位,被视为文化艺术新风尚。是富有、品位生活的代名词,这一点在当时的广告中可以看到:





“艺术装饰风格”是“浪漫主义”思想在收音机设计领域里的具体体现。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后,科技、工业和新材料等都发展得很快,各种金属、塑料、有机玻璃等新材料、新工艺开始被引入到收音机外形设计中,收音机外形与家具相近的实用主义渐行渐远。 “装饰艺术”风格基本上把当时流行的一些外观装饰元素应用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中。例如:金属凸凹画、木艺雕刻、色彩变化的灯光被用在收音机外形设计。这些产品的造型夸张、时髦、气派、豪华、使古典与现代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当时的设计师为富人服务的设计思想。





法国的surcouf2收音机,是“装饰艺术”至上的典型设计。这款收音机外形宛如一位巴黎上流社会奢华贵夫人。造型上曲折起伏的大曲线,鲜艳夺目的斑斓色彩,夸张、时髦、奢华。




由Edgar F. Haines在1939年设计的美国Philc 40-180大型豪华落地式收音机,把一些当时流行的艺术装饰风格融入产品中,使得消费者从外观上感觉产品的豪华、大器风格。该产品的设计是当时流行的“艺术装饰风格”代表作品之一




现代主义设计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着一定的土壤。英国的威尔斯。科茨在1930年代采用该风格为EKCO公司设计了一系列的收音机,其中一款AD65的型号是代表作。在AD65收音机的设计中,采用了现代主义主张的简洁性,以圆为基本设计元素,刻度盘、调节旋钮均围绕着喇叭呈半圆形。其外形很好的体现了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起源于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也是当年在建筑、家具、一些产品上非常流行的设计。其特点是对于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对于传统的尊重、形式与功能的一致、对于自然材料的欣赏等。即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的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下图是奥地利设计师设计具有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Minerva Allegro 534W电子管收音机




北欧B&O也是斯堪的纳维亚风典型简约风格的代表,B&O在业界鼎鼎有名,几十年如一日。B&O认为设计不是一个美学问题,产品是将自身的理念、内涵和功能表达出来的媒介。基本性、简洁性应是该公司产品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他们认为产品的操作必须限制在基本功能的范围内,去掉一切不必要的花稍。“少就是多”的法则在B&O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其目的是使用户与产品之间建立起最简单、最直接的联系。这些设计准则成就了B&O产品简约美观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下图是B&O Beolit 400 Portable 晶体管收音机:





 “包豪斯”是设计界最有影响的设计流派之一,在工业设计领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设计原则是:①艺术与技术的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其设计思想要求“设计严谨、理性始终贯穿于产品”中。我们最熟悉、最仰慕鼎鼎大名的根德、德律风根、SABA、西门子、乐满地等著名收音机就出自包豪斯的故乡-德国,原则上以包豪斯理念设计的产品是具有精致、实用、性能有保证,大家对德机的仰慕足以证明包豪斯设计理念是"工艺与艺术的结合"完美之作。下图是具有包豪斯风格的西门子电子管收音机




下图是德国根德大型落地式收音机




“系统设计理论”提倡简约的设计风格,在形式上完全没有装饰。色彩上主张采取黑、白、灰等中性色彩。德国的拉姆斯是这方面的设计代表者之一。在我们收音机领域有一个大家熟知的品牌BRAUN(博朗),是这个设计理论的吃螃蟹者。这个公司1951年聘请了几位来自乌尔姆学校的设计师设计根据“系统设计理论”确立了“优美线条、注重细节”的设计原则,从此开创了一个德国电子产品外形风格的新时代。以下是几款收音机相关的代表产品。注意他们设计的一款radio-small收音机居然是大名鼎鼎iPod外形设计的思路来源:

博朗“radio-small“微型收音机




谁像谁?




完全相同风格设计的另一款体积稍大的便携式收音机:




Braun著名的SK22U(1959)电子管收音机





抽象主义是艺术领域内一个重要的派系。他们抛弃了抽象表现主义通常采用的色彩明暗对比和有立体空间的画面效果,代之以重视色相对比和平面感的大块色面。“硬边艺术” (Hard Edge)是抽象主义的一个分支,它源于丹麦的工业设计艺术,在外形设计中强调简洁、有力的的几何形式。并使用工业化的材料,它通常以铝、不锈钢、塑料等材料,表面处理偏爱材料本身的质感,通过简洁的外形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使产品富于高雅的现代感。首先于1959年使用硬边艺术这个名称的是美国评论家J.兰纳。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 “硬边艺术”对收音机外形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几乎主宰着收音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外形设计风格的主流。我们大家熟悉的GRUNDIG等德国许多重要品牌的晶体管机几乎都是硬边艺术的系列作品。

硬边艺术设计的代表人物之一




大名鼎鼎的卫星系列、男孩系列基本都是“硬边艺术”的代表作。 GRUNDIG S1000:




现代“机械主义”工艺美学设计风格,是不少人喜欢的。我们熟悉代表的产品是瑞士的“南瓜”NEGRA录音机。ETON品牌是美国收音机品牌新星,充满活力,近些年不少收音机产品外形设计非常具有美感。前几年请保时捷设计师设计的一款P"9110收音机,是其中的代表,设计风格与大家熟悉的“南瓜”非常接近。





2、    技术背景造就了不同设计的技术美
由于大多数设计理念都讲究自然与客观,因此收音机的技术。功能、操控性、操控界面的发展主宰的收音机外形风格的命脉,因此形成了各种不同不同风格的外形设计:

矿石机时代:矿石收音机,是收音机的元老,电路简单,元器件极少,操控都留在表面。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材料组成的产品有一种简单而直观的美,早期简单的矿石机不需要电源即可接收电台,给许多人造成了一种神灵之美,让人对上帝安排大自然产生一种崇拜的美。以下是早期的矿石机:




电子管收音机时代:电子管出现,收音机性能得以提高,使更多的人接触到收音机,在收音机性能得到提高的同时,让收音机有更多的设计空间。早期电子管收音机的不少设计是将几乎所有的元器件外露的,这种设计的收音机随着元器件的形状不一、颜色斑斓、高低错落让人感觉到类似建筑艺术一样的结构美。随着后期电子管收音机的电路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多,以及一些安全因素的考虑,裸露在外的电子管等元器件被放进了箱子内,设计风格随之也开始改变,各种外形设计风格、装饰材料大量地用在收音机设计中来,各种设计风格美得以有更多的施展空间。

早期的电子管收音机:




上世纪50年代的台式收音机(中期)




晶体管时代的设计:

晶体管的出现,使收音机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收音的外形也突然“瘦身”并简洁许多。塑胶材料的大规模被应用基本上配合了晶体管机的设计时代。同时,晶体管的出现也带来了收音机在全球大规模的普及,收音机从此进入鼎盛时代,体积小巧而精美、外形多变而多姿多彩的繁花似锦的美呈现在消费者面前。

世界首台晶体管收音机 Regency TR- 1




德国ITT 103 晶体管收音机




ZENITH晶体管收音机






集成电路时代的设计:
集成电路的出现成就了收音机性能的最高水平,也成就了收音机发展的顶峰。收音机外形设计的美基本上集成和延伸了晶体管收音机的精美,其接收性能的完美在不少产品中得到了体现,这个时代以日本的SONY的高端收音机为代表。不过,收音机自集成电路时代就开始就慢慢走入下滑的轨道了。

西门子421收音机




根德S700收音机




SONY SW-100小型收音机




SONY ICF-2010 收音机





计算机(CPU)时代:
收音机进入计算机(产品内部采用CPU管理)时代时,收音机性能完美得以延伸,智能化、操控界面人性化等技术的美走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不过,此事收音机的市场已经开始没落了,收音机的市场开始两极分化。尽管此时的设计师们有更多的资源可以设计更多的收音机,是收音机具有更好的性能、更好的操控性,但是市场变化的无情,让收音机的发展另一端几美元的“地摊机”大行其道。

SONY  V21收音机最高水平代表之一






计算机的出现,专业收音机发展为专业收信机,性能、界面、操控性走入了极致。下图是ICOM的R9500:





DSP时代:
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不断追求探索精神之美,尽管收音机的市场已经走入了艰难之境,但是近几年出现了采用集成电路最新技术和数字处理新技术的收音机核心芯片—DSP收音芯片面试了。从此收音机的技术走入一个新阶段,人类对技术的把控已经达到了极端。收音机的接收性能已经走到了极致之美了。也许DSP真会带来收音机的一场革命。但是,对未来我不敢预计,我们拭目以待,期待着采用DSP芯片的更好收音机产品,也期待着有着更美丽、更新颖的设计吧。





3、    市场变化造就了不同的设计美
收音机主流时代
在无线电发明后,收音机曾作为最新科技的代表,首先作为家庭的主要“高档电器”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它曾经拥有的地位是今天电视机、家庭用车都不能比的。成为市场上重要消费的大件物品。随着技术发展、物质越来越丰富,在生活用品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从早期的奢侈品演变为可有可无的一般商品。上世纪60-70年代,晶体管、集成电路等新元器件相继出现后,由于成本的大幅降低,体积大幅变小,收音机曾经拥有过最辉煌的时候。组合音响、电视机、以及后来的互联网等新信息获得手段的出现,对收音机的影响几乎是致命的。收音机逐渐退出主要信息传播工具的主流历史舞台。

非主流时代
收音机由主流商品转变为非主流商品。这种变化毫无疑问改变了人们对收音机认识的价值观,改变了企业家们的投入方向,改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最优秀的人员不在聚集在这个行业,行业的规矩开始变化。收音机的消费者改变了对“高大全”的价值观,不在追求完美,高价格、高性能的产品不再受市场的追捧。市场需要的是性价比高、使用简单、性能尚可、稳定可靠、价格不高的东西。这样就造成了收音机的“制造流”由:欧美—日本—台湾—香港—中国大陆,这样一个产业链加工中心的转移现象。收音机总体市场规模(同比价值)不足高峰时期的百分之几。这种变化,直接影响了收音机厂家老板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所以大家要理解为什么现在的收音机与过去比是一代不如一代,今不如昔!因此,可以讲,类似辉煌时期的那些设计美、性能优、音质好的收音机已经离我们远去,大江东流难回头!


收音机的结构美:
(本部分内容,本坛江湖大佬有参与,在此深表感谢!)

收音机的结构美可以分为外形结构和内部结构。外形结构美上文已经谈到,这里只是说说内部结构美。收音机的内部结构美,我们从自动寻台、短波波段鼓、空气联和整机工艺这四方面来谈谈:

1、机械自动寻台
如今,随着科技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自动寻台、定时开关机、遥控这些功能对收音机设计易如反掌容易,几美元价格的产品都可以具备。可是当没有集成电路、CPU的那个时代要实现谈何容易!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电子管时代,德国的几个品牌居然可以做到!70年代日本还将这功能做到半导体便携式机型里。其中较典型的以SABA为代表。SABA产品中有不少型号都具有这些功能,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些设计,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以下是SABA 具有遥控功能产品用的遥控器:




充满着智慧的SABA的自动寻台结构:




自动寻台动力来源之电机





GRUNDIGS600/S650的天线回路机械自动跟踪系统(1980年代)





70-80年代日本发条上弦动力自动寻台的收音机。松下6060







松下RF-2000






2、短波鼓
根德的晶体管收音机为追求良好的短波接收性能,把短波波段分为十个波段左右。这样短波的接收性能和选台容易度得到大幅提高,为此设计师们专门设计了短波的“波段转换鼓”,这个转换鼓触点很多、需要可以反复多次使用,是收音机设计中非常优秀的设计之一,今天已经见不到了。
前苏联V202。V205,V206 、V850等机型已广泛使用这中结构。

V850




根德S1000短波转换鼓:




我们国家在60-70年代在一些高级收音机上,基本也是采用这结构。如熊猫BP-1,海鸥101,牡丹2241,熊猫B01、B11等。

牡丹2241




熊猫B-01




熊猫B11






3、空气联
空气联—空气可变电容器的简称。目前,采用空气联的收音机已经成为高品质收音机的代名词。特别是到70年代随着机械精密制作的进步,这器件的工艺与结构已是炉火纯青,无论是体积,造型都能做的相对完美。但由于市场的竞争、成本的压力、体积的要求,在1920-1970年代被收音机中广泛采用的空气联慢慢地被薄膜介质可变电容(简称PVC)和变容二极管代替。PVC和变容二极管虽然可以保证收音机的接收指标,但是在耐用度、稳定性等于空气联比还是没有那么优异。因此,空气联就成为骨灰级收音机爱好者心中永远的痛。

下图是GRUNDIG S650的内部空气联:





根德 PRIMA BOY 一款小型机的空气联,比一元硬币稍大一点







常被“吞拿”(收音头或调谐器)发烧友炫耀的某品牌收音头上的7联空气联:







4、内部工艺美
过去收音机的外表好看,内部工艺也非常好,真是“表里如一”。打开机子以后,看内脏就像看艺术品一样。而欧洲厂家就是将收音机不单单只当用品,更视为艺术品来定位。特别到70年代末,许多厂家做产品结构时,已能做到整机结构通盘的设计。这方面较具有代表性的是根德的S1400/S2400,蛮大体积的整机结构除了较重器件的喇叭与金属空变,需要几枚螺丝固定外,其他的零部件,甚至机框都巧妙的设计了卡榫作固定,精细到波段转换开关的转轴也为卡固结构。




根德S1400机框结构




根德S1400波段转轴卡卡固部分
好的收音机外观设计不单只是考虑使用功能,还会考虑整体外观的美感。典型的如收音机提手,欧洲产品在放置状态也能卡住屹立不倒,也可根据使用者需要很方便的给以取。这方面我国产品就基本没有这方面的考虑,提手放下一点阻尼都没有,不单单将前脸后盖打出到伤痕,关键还破坏了整体美感。这方面熊猫B11设计的算还可以。

根德收音机放置状态之提手




春雷3P2提手




好的整机设计当然还需要有精密磨具制造的配合,如Loewe(乐意)有款机型,前后机身合缝各设计为凸凹结构,使得整机机身如浑然一体,也给声学指标得分不少,机震、共鸣等现象大为减少。

Loewe(乐意)T46收音机




GRUNDIG  PRIMA BOY是根德非常优秀的小型机,由于体积限制,造成机子元器件密度较高,因此,虽然内部元件紧凑,但是排列有序,整机非常容易装配,可制造型、可维修性非常好。




GRUNDIG S650是一款处于模拟-数字技术结合时代的产物,是一款接收性能非常优秀接近专业接收机的收音机。多波段、半自动调谐、数字模拟双显示。本机尽管体积不小,内部元器件多,结构密度大,尽管如此,该机内部工艺设计非常好。




SW07是SONY一款高性能的口袋收音机,体积虽小,但性能一点都不弱。这么小体积仍具有高端收音机才有的“同步检波”、“二次变频”和可刷新的存储存台等收音机顶级技术。由于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使得这么多高技术在这么小机子得以实现。以下是本机的内部主电路板:




SONY 的V21上面已经谈过,看看本机内部元件排列,就像看google地图一样清晰可爱。内部各功能块清晰可辨,既可以保证技术指标,也便于生产和维修。




SONY ICF6800的实物及内部结构效果图




6800实物(下面一台)照片:





5、收音机的调谐机构美







6、收音机的旋钮、显示美











7、收音机的面网美








8、    灯光效果美










9、包装美

一些收音机的包装非常精美,SONY SW55的“工具箱”式的包装非常有代表性:







收音机的内在美、细节美已经在收音机爱好者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概念、一种习惯、一种要求、甚至一种嗜好,他们希望收音机内在的美与外在的美高度协调一致。当他们拿到一款新收音机后,在确定外观美、接收性能好后总免不了要进行一番开膛破肚的经历。如果内在美与外在美一致,那么爱好者心里会有巨大满足感(美感),如果不是,则会有一定的失落感,甚至往往会对厂家、产品数落一番,以表示不满。在他们的心中,这就像是看到怀了因鬼胎下凡的七仙女而不愉快,一款产品从此甚至失去信任。例如在本坛“流XX月”口碑不好的情况就是如此。因此,生产高端收音机厂家对内部设计是比较注意的,设计师对内部工艺设计是十分用心的。


收音机的声音美
(本部分工作,本坛德机专家spwan有重要贡献,在此深表感谢!)
前文已经说到德国机子的声音美,这里选几个品牌有代表性的机子说明给说说。

电子管时代:
根德4010

谈起根德,就不得不提起著名的根德声,声音能够以某个品牌命名,可以说根德是唯一的一家,虽然历史上有很多音响大牌,但大家都没有听过天朗声或JBL声的提法,可见根德的声音确有其独特之处,并深得用户喜爱,美名流传至今。

4010是根德声的典型代表,采用了欧洲经典功放名管EL12单端推动一只十二寸半的椭圆全频喇叭和一只六寸半的高音喇叭,其重放的声音自然,透明,低频松弛有弹性,中频醇厚,高频细腻,与现代高保真音响相比,是不同的两种声音风格,主要差别在于低频的自然和干净,犹如夏天的雷暴,来时惊天动地,去时晴空万里,毫无浑浊和拖沓,这得益于其喇叭和电声系统能够在半开的箱体结构中提供足够的低音重放。现代的高保真系统往往采用箱体谐振的声学设计来改善低音重放,带来的副作用就是低音拖沓不够干净,当习惯了这种声音再来听4010,会有焕然一新的体验,这样宽松干净的低音被收音机爱好者称为“蓬蓬声”,很多发烧友迷恋这种声音,在家里用大障板来实现这种效果,所以,如果你下次在朋友家看到客厅里放了两扇门板放音乐,千万别奇怪,很有可能就是让根德声给害的。





德律风根OPUS 6
发烧友都知道德律风根,因为最好的电子管就是德律风根制造的。德律风根不单电子管做得好,收音机也有很多名品,其中OPUS系列是德律风根电子管收音机中的旗舰机种。

OPUS 6是德律风根1955-1956年的产品,采用了9个电子管,功放部分是EL84推挽,推动6个喇叭发声,包括2个8寸全频,2个4寸高频和2个静电高音喇叭。和根德4010一样,OPUS也采用了半开箱的结构,低音特别宽松自然,属于德国“蓬蓬声”家族。OPUS 6的低音没有根德4010那么多,但是相对比较醇厚,其高频部分比较特别,除了一对4寸高频单元外还另外加了一对静电喇叭,由机内阳极高压提供偏压,EL84直接输出驱动而不通过输出变压器,高频重放特别华丽飘逸,相对根德4010的浓厚声底显出另一番清丽,深受发烧友喜爱。机中所用一对8寸全频喇叭往往被烧友高价收购用于DIY障板,许多OPUS 6的喇叭因此被拆除,甚为可惜。

由于年代久远不少OPUS收音机上的静电喇叭已经失效,购买时要特别检查静电喇叭是否正常工作。





SABA  F18(Freiburg 18 Vollautomatic Stereo)
SABA是德国的老牌收音机品牌,也是电子管收音机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这家公司于1839年在德国的Villigen成立,该公司早期是生产杜鹃报时钟及音乐盒为主,至1950年代开始生产高质素的收音机、柜式机、电视机等。




这里介绍的F18这个型号,状态和成色稍好的机子在ebay上的拍卖价已经达到台式机的极致了(大约超过2000欧元),是目前电子管收音被收藏最重要的型号之一。SABA机的音质较为自然、理性,虽也有“蓬蓬声”,但是听惯了根德机略夸张一点的蓬蓬声后声音,就会感觉SABA机声音没有那么浓郁。
在不少收音机爱好者的心目中,德国收音机始终是「三个代表」的典范:始终代表着一丝不苟而认真严谨的制作精神、始终代表着优秀的配件质素与接收性能、始终代表着完美的视听享受!这从不同牌子的德国机子都同样地反映出这三个代表,就足以明证这是铁一般的事实!(本坛大佬“我是港人”评语) 



晶体管时代
Schaub Lorenz Touring Automatik T60
Scuaub Lorenze这个品牌国内的朋友知道的可能不多,在当年的西德可是与根德,德律风根齐名的收音机品牌,一些60年代的晶体管代表机型在eBay上的价格往往比同档次的根德还要高很多,源于其独特的外观设计,精美的工艺和悦耳的音质。
Touring Automatik T60是Schaub Lorenz 1965年的产品,其内部全是高档元件,结构紧凑复杂。音频部分采用了锗管推挽变压器输出,推动一个6X4寸的椭圆全频喇叭。其输出变压器个头不小,大约40 x 30 mm,低频响应非常好,高频亮丽,音色类似电子管机。此机的声音穿透力非常强,如果光听声音很容易误认是大中型收音机或音箱发出来的,实际此机的体积只有300 x 188 x 95 mm,小机器大声音,是这一时期德国收音机的声音特点。




ITT Touring International 104
Touring International 104是ITT收购了Schaub Lorenz以后于1973年推出的产品,是ITT的顶级便携收音机之一。此机的设计非常有特色,调谐机构是水平滑动式,带机械微调轮。推出的时候正好是集成电路开始普及的年代,首次采用了集成电路做功放,声音也是非常个性。

此机的功放集成块采用了TBA810,此集成块也常见于同期生产的电视机中作为功放电路。喇叭有两个,6X4寸全频加2寸高音,和前期的晶体管功放不同的是此机的整体音色非常柔和,特别是低频绵软松弛,象冬天暖洋洋的太阳晒在身上,舒坦无比,对爵士乐的演绎尤为出色,稍有不足的是打击乐器鼓的力度难以表现出来,有点脚软。但瑕不掩瑜,此机在强手如林的德国收音机中以其独特的音质占有一席之地。听了此机以后,你就不会再说,什么采用集成电路的收音机音质不好,没有变压器电路的音质不好的奇谈怪论了。





根德
Grundig Prima Boy 209
前面讲到了根德声,这个名气可不是轻易得来的。看看这个Prima Boy 209,体积只有200 x 110 x 60 mm,属于袖珍便携机,如果有人说这小机器拥有和根德电子管机器类似的音色,恐怕很少有人相信,事实上根德真的做到了这一点,除了功率小,音量无法开到很大,这Prima Boy 209发出的声音还真是根德的真传,否则这根德声也就是个虚名了。

此机采用的是互补锗管OTL功放推动一个4x2寸椭圆喇叭,别看体积下,声音非常有穿透力,曾经有朋友听到谈话节目到处找人,却没有意识到是这个小收音机发出来的声音,可见其对人声的还原和感染力。此机喇叭虽小,但小音量下的低音与大机一样有绵软的蓬蓬声,高频的细节与两喇叭的大便携机比略为不够,作为床头机和出差使用使用非常合适,小体积小音量可以方便的放在任何地方领略根德声音的魅力。





Grundig Ocean Boy 209
Ocean Boy是根德大便携机中的高档机型,仅次于旗舰Satellit系列。Ocean Boy 209上市的时间是1969年,首次采用了当时非常昂贵的变容二极管作为调谐机构,并有8个FM机械存台键,收听FM电台非常方便,在当时可谓是非常豪华的设计。

此机采用了根德晶体管收音机常用的互补锗管OTL功放推动一个6x4寸椭圆全频喇叭加一个2寸高音,音色依然是典型的根德声,由于采用了木质机箱,低音喇叭比较大并加了高音喇叭,此机的高低频延伸比较宽,音色醇厚动听,媲美中大型电子管机。其高音喇叭有独立开关控制,收听短波的时候可以关闭以减少高频噪声,收听调频广播的时候应该打开以表现丰富的音乐细节。





Grundig Satellit 1000
Satellit是根德的顶级旗舰便携式收音机,其短波设计非常复杂,是半专业的短波接收机。Satellit 1000是1972年上市的机型,其短波部分采用了波段鼓二次变频设计,短波分为9个扩展米波段,每个波段还有扩展开关以进一步便利微调,其机械电子结构非常复杂,是德国工程设计的典范。

Satellit 1000依然采用了根德晶体管收音机常用的互补锗管OTL功放结构,不同的是采用了大功率互补锗管AD161/AD162,在交流供电下可以提供7W的输出功率,推动一个8x5寸椭圆全频喇叭加一个2寸高音,音色依然是典型的根德声,高低频延伸很宽,音色醇厚动听,媲美大型电子管机,蓬蓬声绵绵不绝。此机生产时间仅一年,存世相对不多,此后生产的机型,声音悄悄开始变化,虽然依然出色,但已经和经典的根德声有了差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Satellit 1000是经典根德声的最后绝唱了。





通过以上几个不同时期、不同技术、不同重要品牌和几台典型收音机,我们对收音机各种美进行了分析,及时表现出的完美的各种品质、要素。




收音机的声音美学

以上谈论了收音机与音响相比的不同点及自己的特点。因此要做好声音,必须要考虑好对这些特点的处理,对上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何有效的应用,采取什么样的实现的手段,以及如何实现其的美学观。


各国收音机设计不同声音美学的取向分析
1、    美国
美国历史上的收音机有代表性的品牌有:飞歌(PHILCO)、珍妮斯(ZENITH)、RCA、GE等。早年的美国收音机最有影响的是PHILCO,后期是ZENITH。PHILCO我听过的极少,不能说出它的声音风格。ZHNITH听过有几台,声音的风格基本上属于清爽型的,有低音,但是比较干净,没有浓郁的感觉。声音风格有点类似“高调”风格的照片。

2、    欧洲
欧洲生产收音机的国家很多: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等。品牌也非常多,大家最熟悉的有:GRUNDIG(根德)、Telefunken、ITT、SABA、PHILIPS、Siemens、B&O等等非常多。最有代表性的,或代表其主流的非根德莫属。根德的收音机,无论电子管的还是晶体管的,无论体积大的还是体积小的,在其辉煌时期(1950-1975)所生产的所有产品,其声音风格非常明显,而且基本代表了德机的整体风格。其声音就像浪漫派的油画,浓郁而充满着美感。可以说此时期德国收音机代表了历史上收音机在设计、声音、工艺上的综合最高水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3、    日本
日本是继德国机辉煌后,在收音机历史上有一个顶峰时期。日本机在电子管时代影响不大,而在晶体机时代SONY、松下、三洋、日立等品牌都有辉煌之作。SONY代表作品较多,从顶级的CRF330K、V21、到中级的SW77 ICF2010 到中低级的7600GR到一些小型的卡片机,覆盖非常全面。而松下的RF-9000、RF-8000在收音机领域也是精品之作。日本收音机整体风格是设计精良、性能优异、工艺精美、外形专业,在声音风格上整体偏干瘦,有点类似新古典主义的绘画,过于理性,不缺细节但不饱满。但是,不是在所有日本收音机收音都不饱满,也不乏珠玑之作。

4、    中国
中国生产收音机的历史也有近八十年。品牌也不少,由于种种原因,几乎没有稳定的品牌或可以代表全体的品牌(近二十年出现的德生等品牌不计)。收音机的设计基本上算是处于学习、模仿国外各式品牌、各式设计的。因此,在过去基本没有什么可以立世代表之作。但是历史的机遇已经转到中国人的头上,现在中国生产着全世界99%数量的收音机,因此,做好收音机、做出有自己风格的收音机这个重担就落在这些新兴厂家上。


收音机美学观
对收音机的美学观有以下一些观点:
1、    收音机接收性能好,这个收音机就好;
2、    收音机外观好,好过其他的好(一些仿古收音机);
3、    收音机有好的接收性能、耗电低一点、音质不必过于追求(SONY);
4、    收音机价格低、性价比高,能卖得多就是好(大量OEM工厂、低端品牌);
5、    收音机必须有好的接收性能、好的音质、好的外观、好的工艺(GURUNDIG)


收音机声音美学观:
对于中低端的收音机,其物质性较强,这类产品传递信息为主,不必过于强调声音,其美学准则:物美价廉。
对于中高端的收音机,在讲究的其综合性能设计和接收性能的基础上,尽量让声音的表现更好。目前人们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在提高、对音质的审美度也在变化,因此,如果有德机那样的综合性能,北欧那样的外观设计、德机那样的声音、日机的工艺水准、中国机的价格,这样的收音机将是最美的。



我的收音机美学观
对于高端的收音机,特别是追求音质的收音机,我认为与音响对音质的追求是不同的,就像绘画与摄影的不同。高保真音响相对追究对节目源“保真”,收音机则不应一味追求语言和音乐的高度保真,而是应像绘画一样,对神似的追求高于形似。绘画是画家用画笔去表现自己心中所要表达的一个瞬间世界的景或像。他追求此刻表现的状态只要大致形似但必须神似并达到其理想的意境;我对好音质的收音机声音的追求非常类似现实主义画派的神似多于形似。追求声音整体表现的温暖、自然,反对对声音僵化、机械的处理。声音的风格整体平衡,局部修饰或张扬。


这张照片所表现景色的层次、透明感犹如高保真音响一样失真很小,基本忠于现实




这幅油画对大自然的表现虽然朦胧,但更令人遐想,更有艺术美感。




米勒 拾穗者:






这幅作品忠于现实,主题突出、光线温暖而饱满。为现实派油画作品重要代表之一



什么样的收音机的声音才是美的?

我认为,一台好音质的收音机与艺术品一样,是有灵魂,是有语言,有个性的。一台好音质的收音机,应该让人产生“依恋感”,让你坐在他跟前聆听时可以静得下心,可以安抚、慰藉你的心灵,让你久久不愿离去。因此一台音质好的收音机不是糖水,让你发腻;不是白开水,平淡无味;不是烈酒,给你刺激;而是一杯香茶,让你不断品尝,并后味留香。
具备这样声音的收音机需要有:略微夸张、且弹性十足并适度放松的低音(蓬蓬声);可以表现出男性人声胸腔声的中低音;有清楚明亮的的女性人声的中音;有不多余女性齿音的中高音;带有“松香味”的小提琴擦弦高音;有余留声音光泽的钢琴泛音的超高音。还需要有:在音量不大时,其声音的表现就要进入上面描述的这种音响表现状态。同时,还具备在追求各部分效果的同时,不会放弃整体的表现和把握,不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样本末倒置情况。


我认为收音机的声音要美,要进入声音的“艺术境界”,那么关键收音机的声音必须要有“蓬蓬声”!


那么什么是“蓬蓬声”呢?

“蓬蓬声”是收音机爱好者对德机优秀、独有音质的一种美称。但是究竟什么是蓬蓬声,坛子上有种种说法,也有不少讨论。前些年我也曾经发表过一些看法,随着听机、玩机、设计收音机,对“蓬蓬声”又有进一步地理解。这里我把自己的理解总结如下,供大家批判,以便进一步完善对“蓬蓬声”的准确理解:

在本坛内:
“蓬蓬声”是由本坛大佬“我是港人”在帖子中、机评中首先提出的。然后被本坛广大坛友普遍接受并成为对低频表现好收音机的一种“标准”称谓;

在文化上:
狭义上“蓬蓬声”是对德机优秀、独有音质的一种尊称。广义上是对所有声音优秀,特别是低频表现优异收音机的一种美称;

在历史上:
“蓬蓬声”是对上世纪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期德国巅峰时期优秀收音机的一种总称;

在产品上:
不少坛友都误认为只有“电子管”收音机才具有“蓬蓬声”,实际上当年德国的知名品牌的晶体管机(包括很小体积的便携式收音机)的音质都有“蓬蓬声”;

在听感上:
“蓬蓬声”主要的表现在中低频,特别是低频上。这种低频聆听时感觉非常舒服、自然、富有弹性、聆听时不会引起任何对心理或生理的压迫感,同时中频也比较丰满。比如:聆听爵士时,铜管乐器明亮而富有光泽、低频贝斯富有弹性而触动心弦、男声独唱时,其喉音润泽富有独特的磁性,具有沧桑感、打击乐器声音具有良好的动态能量,而不失低沉;总之,聆听具有蓬蓬声的收音机时,让您可以静得下心、坐得住;让您感到音乐美、艺术秀的同时,忍不住会感谢广播、感谢收音机、感谢如此美丽的人生!也就是说,“蓬蓬声”是生理感受和心理感受结合的产物(生理感受为主导)。

在艺术上:
“蓬蓬声”是具有高品质音质收音机对音乐的一次艺术“再创造”,让人对音乐、对艺术产生更多的美感;

在品牌上:
“蓬蓬声”具有代表性的德国主要品牌有:根德、ITT、SABA、西门子、蓝宝、德律风根等等;

在技术上:
1、蓬蓬声是电子、电声、结构、音源这一个系统对音乐节目重放的一种特别处理方式并有别于其他的电声系统。当然这也可以说是对原信号的一种有意处理而产生的一种声音“失真”或声音染色。但是,它是按照人的生理听力曲线对某个频段适当提升或衰减,这样迎合了人的耳的听觉习惯。

2、蓬蓬声与收音机的喇叭、箱体结构和电路有关。蓬蓬声是以结构为半开放箱体、以及独有特性的喇叭、再加上电路而组成系统后产生了多余于原电信号的一种特有的带有一定阻尼系数的衰减谐振。这种衰减谐振声音符合人的心里和生理听觉习惯。采用闭箱或倒相箱产生的阻尼衰减蓬蓬声不是“正宗”的蓬蓬声。如果用阶跃相应的阻尼系数来解释,闭箱的阻尼系数过大(听起来太干净),倒相箱阻尼因对特定的低频有较大的提升器系数过小(听起来拖泥带水),而半开箱的阻尼系数恰到好处(当然也有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具有“蓬蓬声”的特点(需要与喇叭和放大器的阻尼配合)。

3、蓬蓬声并不意味着中高频缺失,甚至与高频无关,主要表现在中低频上,特别是200Hz以下的频段上。

4、蓬蓬声不仅仅存在电子管收音机中,同样也存在晶体管收音机中(包括IC),因此蓬蓬声与电路所用元件无关。(注意:这里指蓬蓬声与元件无关是指广义上的无关,即无论晶体管、电子管还是IC功放都可以出蓬蓬声。而在狭义上,具体的元件选择上还是元件还是非常重要的。)

5、蓬蓬声不等于砰砰声或咚咚声,不是那种强劲、有力、大幅度的或震撼性的低音,而是收放自如、干净利落、松软富有弹性的低音,犹如松软的弹簧。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当然,不同的设计师,应该有自己的美学偏好,不同的声音取向,乃至不同的声音风格,这样有着不同美学表现的收音机就会百花齐放,竟相争艳。



如何表现收音机声音的美

首先,要有自己明确的美学观,认为什么样的声音是美的;
其次,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声音表现,声音大致的风格怎样。是清爽型的还是浓郁型的,或是其他类型的;
再之,要有实现自己需要声音的手段(技术、材料、测试手段等);
最后,不要忘记以下要点:
1、    声音频响要平衡
在音响界有一条查不到的“40万定律”。也就是对于音响系统的重放带宽,若要想声音好听,要追求声音的平衡,不必追求高频上20KHz,低频到20Hz。只要高频、低频的乘积等于四十万即可。例如:
20Hz x 20KHz=400000Hz
如果低频下限是50Hz,那么高频只要到8KHz就可,不必追求再高。
如果低频下限是80Hz,同理,高频只要到5Khz即可。
做收音机,或一般音响,尊重这条“原则”有一定道理的,至少不会让声音更难听。
注:对这一条会有不同看法,或争议,对此不必认真。
2、    注意音乐的本质、声音的特点等不同声源对产品特性的要求,对声音表现做适当的修饰和夸张(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修饰)。
3、    重视人耳生理曲线,对人听感的影响。对小音量时的高低频要做适当补偿,千万不要与音响一样,追求“原汁原味”。
4、    不要追求大音量时的音质。其小音量的表现重要过大音量的表现。
5、    注意电声学、电子学、工程学等系统的相互关系和科学原则,做到增加什么、减少什么必须有原则。
6、    注意吸取高保真音响设计中的一些经验。收音机虽然不同于高保真音响,不能完全按照高保真音响设计原则去做,但是里面有不少设计思想、手段还是值得借鉴的,但要点到为止,把握好一个度。不多不少为最好。
7、    尊重前人经验,选用最适用的材料。如果找不到相同的,一定要弄清选用原理,要有“堤外损失,堤类补”的手段。
8、    收音机的喇叭最好是使用纸盆材料,这对人声的表现有极大的帮助,可以提高声音的耐听性。

有了以上设计观点和原则,并运用对各种科学知识、技术手段的娴熟的运用,就会像炒菜一样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希望的收音机声音和风格。R304的设计过程中,是我对以上观念、观点的一次实践,R304基本达到了对期望声音的把控,初步达到了我对收音机声音美追求的一种境界。



总结:

收音机的声音是可以通过设计来控制的、是可以对音乐进行“二次创作”来实现声音载体的美感的、是可以用工程技术等手段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收音机的设计师们需要通过对技术、工程、美学上的把控,来控制其收音机声音重放风格和美感。通过以上论述,可以说收音机的设计师是可以通过产品把自己的设计观、美学观传递给用户的。因此,设计师们不但承载着把技术变为产品的责任,还承载着把商品变为艺术品的责任。



注:上文中不少图片和个别信息来自网络,因无法一一找到所有者,因此有侵权之嫌。对有如被引用的照片,请跟帖说明,我可以一一注明版权的所有者。在此先谢了!




常见问题 问与答:
1、    同一台收音机的声音,为什么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答:首先收音机有一个定位,有不同价格、不同性能、不同卖点。人有喜好不同,有不在乎价格喜欢性能前面的,有喜欢台式的,有喜欢便携的。因此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心理预期)。比如一台定位中价位的,接收性能不错,但音质一般。对一个着重接收性能的,就会蛮喜欢的;但是对于追求声音的,就未必喜欢。第二,对一台音质不错的收音机,会因个人听感(生理)差异和对声音风格(美学观点)偏好的差异,而带来感觉差异和评价的差异。

2、    声音好听有可定量的标准吗?测试或仿真可以确定一台机子的声音是否好?
答:对“声音好”这个说法是没有绝对可定量的。通过对上面的分析知道,声音有可度量的一部分,例如频响范围、失真度、信噪比、响度范围等等客观的指标。但是有评价方法来衡量其好坏的。由于声音的主观性很强,数十年来前人的经验表明,客观指标与主管听感有一定的联系,但是没有绝对的关系。如果有人说:“测试指标好,声音就一定好”,那么这句话一定是一个伪命题。也就是说,这是一句外行话。因此对声音音质的评价,测试指标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作为评价的依据。因此对声音的评价,目前基本上都采用主观评价为主,测试评价为辅的评价方法。为了客服主观评价的个体差异,一般会有多人同时盲听,去掉差异大的数据后再取平均值。知道这个道理后,也就知道通过仿真是难以判断声音音质的绝对好话的。

3、    为什么收音机用小音量聆听为好?
答:我们知道收音机的输出功率都不大,其功率裕度(余量)更小;由于收音机多采用高灵敏度喇叭,其承载功率都较小,当音量大时或低频充裕时喇叭震动幅度会较大,这样喇叭的非线性失真也大。当小音量聆听时放大器的失真小,喇叭的失真也小,音质当然会更好。当然,这个收音机必须具有等响度的能力,否则小音量聆听时,进入人耳等响度曲线的非线性区域里,没有什么低频,声音就不好听了。

4、    收音机的声音不好,是否换一只喇叭声音就马上变好了?
答:这是一种不准确的说法。因为喇叭与功放的性能、参数需要一定的配合。一般厂家都会把喇叭与功放做到最佳搭配。如果这时您换了一只与原喇叭性能相差很远的,由于破坏了原来功放和喇叭的搭配条件,那么声音可能更差了。当然如果您换上去的是一个与原喇叭性能参数接近,但素质更好的喇叭,声音更好这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机遇不会太大。



(5月8号那天一气写成此文的初稿后,余兴未尽,在本周又抽了些时间做了进一步的补充,与上一版比相对完善了不少,但是仍然还有许多待进一步完善的。本版本得到了spwan和江湖大佬对个别章节的帮助,这里深表感谢。同时,由于所遇探索性的,这里继续贴出来供大家评判、提意见。有机会再进一步完善。谢谢各位阅读!)


曾德钧
2010-5-8首发于《广播论坛》
2010-5-15 首次修改后再发于《广播论坛》
如有转载,请说明出处并注明本文作者。谢谢!
0
0
付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