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发烧网欢迎您!
广播发烧网
广播发烧友网站
玩机交流
故事

64年杨尚昆买到一台收音机,朱德之孙得知价格吃惊:真是天文数字

作者:灞上松 日期:2023-04-17 人气:1952 添加:5BCL.com 

在一些关于中南海的回忆录里,经常可以看到西楼的种种往事。50年代初,随着工人员的增加,中南海原有的房屋不够用了,就在西门怀仁堂南边的一片空地上建了个大院子,有办公楼和会议厅,还盖了两栋住房,方便中央首长生活和办公,这个大院子简称西楼。

西楼的住房分为甲楼和乙楼,中央安排朱德老总和刘少奇搬进去住。甲楼比较大,乙楼小一点,朱德提议让刘少奇一家住甲楼。刘少奇考虑到朱老总家人口更多,想把甲楼让给他。两人推来让去,谁也不往西楼里搬。

朱老总无奈,对管理局的同志说:“如果少奇同志不搬到甲楼,我就不搬家了。”刘少奇只好不再推辞,搬到了甲楼,朱老总一大家住在乙楼,比邻而居。西楼有个电影放映厅,很多首长的孩子们喜欢去西楼看电影。放映厅一角用屏风隔出来一个餐厅,就是中南海里有名的西小灶餐厅。

朱德夫妇

除了朱老总和刘少奇两家人,平常在西小灶餐厅吃饭的还有杨尚昆一家。过年过节的时候,毛主席和周恩来等人也来这里聚餐,和大家谈笑风生。

朱老总和夫人康克清有一儿一女,长子朱琦和女儿朱敏,连同他们的孩子,家里人口已经不少了。1952年,朱老总和四川老家的兄弟姐妹们商量,让他们每家送一个孩子到北京,由朱老总供孩子们上学。于是朱德的侄子、侄孙辈十几个人陆陆续续被送到他身边,最小的五六岁,大的十来岁。

这样一来,朱老总一家就有将近20口人了。他们对亲戚家的孩子视如己出,也关爱着整个中南海的孩子。如50年代刘伯承元帅、跟随周恩来多年的老警卫参谋龙飞虎都不在北京,孩子在北京上学,朱老总夫妇时常周末的时候把他们的孩子接到家里吃饭,带他们玩。

中南海旧照

每到节假日,朱老总一大家子都在西小灶餐厅吃饭,把两大张桌子挤得满满的,成了西楼里很热闹的一景。

朱老总家人多,桌上的菜就多,每份菜的量也大。同在西楼吃饭的杨尚昆和朱老总是四川老乡,杨尚昆经常离开自家的餐桌,跑到朱老总这边来,夹点这个菜那个菜尝尝,一边吃一边说,“嗯,嗯,好吃,还是你们家的饭菜好吃。”

其实杨尚昆和朱德家的厨师都有自己的拿手菜。朱德家的师傅川菜烧得好,杨尚昆家的师傅也烧得一手好菜,尤其擅长做各式小点心。在小餐厅里,谁家上了厨师最拿手的菜,都会招呼邻桌的人一起享用。西楼的小孩非常喜欢杨尚昆家厨师做的点心。

杨尚昆年轻,在生活中非常活跃,他到哪里哪里就热闹。在德高望重的朱老总面前,杨尚昆开玩笑很注意分寸,和朱老总的儿子朱琦在一起时,就嘻嘻哈哈的,没了顾忌。

杨尚昆烟瘾大,身上早晚装着好烟,有一种上海产的熊猫牌香烟,金属盒包装,产量很小,很高档,杨尚昆喜欢抽。朱老总不吸烟,朱琦偶尔会跟杨尚昆要两盒好烟。

如果杨尚昆得到或者买到当时比较稀罕的物件,就会拿到西小灶餐厅给大家展示,比如外国友人送的各种照相机,他都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再演示一番如何操作。

当时的收音机很受人们欢迎,制造技术还处在电子管向晶体管过渡的时期。60年代初,日本客人访华时,送给朱老总一台非常高档的收音机,做工很精致,但体积足有一个旅行包那么大。1964年,上海率先试制成功国内第一台袖珍型晶体管收音机,也是熊猫牌,比肥皂盒还小一点,被杨尚昆买走了。

杨尚昆把袖珍收音机带到西小灶餐厅展示,高兴地说,你们看,咱们上海能造出这么精巧的东西了。大家都十分惊异,小孩子们更是赞叹不已。

杨尚昆

中南海里上学的男孩子们,一大课余爱好就是自己动手组装半导体收音机,他们经常凑在一起鼓捣,互换三极管或者其他小零件。朱德的几个孙子都会组装收音机,还帮他们家附近中央警卫团的警卫们装过。

朱德的孙子朱援朝和朱和平,也爱鼓捣收音机,他们熟练了,试图组装体积更小的,把零件放到肥皂盒里,也能听,但是跟杨尚昆那台袖珍收音机根本没法比。有人问杨尚昆多少钱买的,杨尚昆说160元,朱和平一听更是吃惊,多年后还感叹,当时的160元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不用说朱和平惊讶,连他的父亲朱琦和爷爷朱德也觉得那是一大笔钱。当年毛主席、朱老总等首长按照规定,应该拿一级工资,但他们考虑到国家困难,拿的都是四级工资,别人的工资逐年增长,他们却要求减少自己的工资。

朱老总是元帅,元帅工资加上其他津贴,一个月约有700元,但朱老总推辞说,自己在军队里没有什么实际职务,坚决不拿元帅工资。按四级工资标准,一个月400多元,他和康克清的工资加在一起才顶上一个元帅的工资,除工资外,没有任何其他收入。

收音机

两人的工资加在一起,在当时也算很大的数目了,可是除了老两口的开销,还有十几个孩子吃、穿、上学,加上房租、水电费和雇保姆的费用,再时不时接济一下老家生活困难的亲戚,迎来送往的,朱老总一家的用度就很紧很紧了。

朱老总夫妇的俭朴也是出了名的,供养一大家子生活,得精打细算。孙辈在学校考了好成绩,想要个几块钱的玩具,他们思来想去也舍不得买,最后一人奖励一个笔记本了事。

警卫员郭计祥担任朱老总的“管家”,家里每一笔开支都记账,连“援朝铅笔二分”、“和平冰棍三分”这样细小的花费也得一丝不苟地记下来。据郭计祥说,许多年间,朱老总夫妇的工资每个月都是刚好花完,通常结余几毛钱,偶尔余下几块钱都是多的。郭计祥不得不提醒朱老总和康克清,“出现赤字了!”

当时大家都知道朱老总家的生活比较困难,中央办公厅提出给他们增加一些补助,朱老总却坚决推辞了。对他们家来说,160元当然是一大笔钱,决不会去买稀罕物件。

0
0
标签: 收音机
相关内容
付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