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发烧网欢迎您!
广播发烧网
广播发烧友网站
玩机交流
故事

听收音机的日子

作者:白云雁水So 日期:2023-05-15 人气:1830 添加:5BCL.com 

父亲走时,我们将他终生爱听的小收音机放在他的身边,让他到另一个世界里,也能经常听他爱听的二人转等节目。

我的书桌旁,有一个多功能的收音机,可我经常连上蓝牙,当作电脑的音箱用了,收音机依然近在身畔,可是,我们却再也无暇去聆听,它已经成为老人的时光,或者是出租车里无聊的播放。而现在的收音机,也与过去全然不同。当年的收音机,我们多称之为半导体,外形朴素,功能简单,不像现在的收音机那样精密而复杂。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收音机就成了我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也是一个家庭里的乐趣所在。因为那时有电视机的人家极少,虽然是黑白电视而且很小的,也是拥有者寥寥。

和电视相比,收音机价格似乎不贵,可很长一个时期,我家也没有买得起相对便宜的收音机,而是一到吃完晚饭后,父亲带着哥哥和我,到前院的邻居家,准时去听评书《岳飞传》和《杨家将》,我童年和少年更多的欢乐时光,是伴着别人家收音机里发出“由鞍山市曲艺团刘兰芳播讲”的声音长大的。

后来,家里有了一个收音机,我听得最多的节目,是由雅坤主持的,开播前一段悠扬乐曲过门的《今晚八点半》,雅坤的那句“听众朋友,您好,八点半到了,欢迎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综艺节目,今晚八点半”,在我梦里萦绕多年。到部队当兵时,我还通过这个节目,为父亲点了一首歌,那晚我们正在野营拉练,当在军用帐篷里临睡前听到雅坤念到我名字的时候,仿佛像今天中了彩票大奖那样兴奋。

我家最早的收音机是“长征”牌的,天蓝色,能有一本课本的一半大,后来可能是里面的电池槽有了故障,家里人便把电池放在外面,用硬纸卷成筒状,将电线接在两端。于是收音机就像背了个大包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时人们都热衷于听评书,几乎是每天一到时间,就守在收音机旁,想弄明白昨天讲到的“欲知后事如何”到底是怎样。什么《杨家将》《呼家将》《三侠五义》等,都让我们听得如醉如痴。特别是刘兰芳讲《岳飞传》时,村里几乎是人人皆听,据说正因为这一部书,使得当年的收音机销量大增。

每次我听完评书,都要模仿刘兰芳的腔调说给小伙伴们听,时间一长,就有了表演的本领,那几年在小学时每逢六一,镇里组织文艺汇演,都由我和小伙伴代表学校去表演相声,还取得了好成绩。15岁刚离开学校,和村里人去内蒙古军马场打洋草时,那两个多月,我天天晚上在简易的“窝棚”里,给乡亲们讲评书,应该是受到了刘兰芳等人的影响吧。

除了听刘兰芳播讲的评书外,袁阔成播讲的《三国演义》,也成了我的最爱,那也许是我最早接触的名著,每天的晚上,都要听,若是落下一天,便会觉得缺失去了许多东西。就这样,白脸的曹操、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张飞等,慢慢地走进了心里。及至长大后看原著,虽然也是很有意思,却总觉得不如当年听收音机的感觉好。也许,那是人生中第一次的接触,有着不可磨灭的印痕。

经常收听的,还有《每周一歌》节目,由于连续一星期都播放同一首歌曲,所以,许多的歌儿都是那个时候学会的。虽然那些歌儿已经很古老,可是旋律依然萦在耳畔,响在心里。

其实,最让我们眷恋的节目,除了上面提到的,还是每天下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喇叭》。那是一个儿童节目,节目开始的“嘀嗒嗒”的小喇叭声,曾在无数人的记忆中响起。我的记忆中,那时总在《小喇叭》中听孙敬修老爷爷讲《西游记》,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声音各具特色,很是让人回味。我相信,那个年代的小孩,都会对这个节目有着很深的情感和怀念。

可是,让所有人都喜欢听的,也是当时收音机里最主要内容的,就是广播剧了。那时听了太多的广播剧,有名著改编,比如《水浒传》,还有一些很具有时代特色的,反正不管是什么内容,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冬天的时候,四点多钟天就已经黑透,由于天冷,便都早早地躲进被窝里,暖融融地听广播剧,广播剧听完,睡意也浓了,酣然入梦。

我在大庆打工时,给家里又买了一个大的红灯牌电子管收音机,那在当时价格还是比较贵的,远不是那些半导体可比的。只是,那个红灯牌收音机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想念,我念念不忘的,依然是那个身后背着电池的小半导体。

当年的收音机,就像一个让我看到世界的窗口,更如一缕从外面世界吹来的清风,吹开了我心底一扇美好的门,直印入心灵最柔软的角落。

0
0
标签: 收音机
相关内容
付款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