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强
人年龄大了,就喜欢怀旧。回忆我与收音机结缘的日子大概是2003年7月。那年,我13岁,在涉县新世纪学校读初中。
那年,母亲带我到县城一个杂货店买了一台凯德KK-9型号的指针式半导体收音机。记忆里那个收音机是9波段,可收听调频、短波、中波、电视伴音,当时花了15元。

这个收音机灵敏度很高,音色响亮,性价比较高。我每天用它收听中国之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全国新闻联播》《小喇叭》等节目;机器一打开,靠在家属楼的窗台边,高亢激昂的《歌唱祖国》音乐响起,又是激情满满的一天。记得那时班级里都配有一台电视机,每天中午,会播放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以及涉县电视台的《涉县新闻》、《蓝猫淘气3000问》动画片。某天,我心血来潮,在去班里上课的路上,打开了这台收音机,竟意外收到了电视台里动画片的播出声音。不懂原理的我,无线电知识几乎为0的我,着实震惊了好一阵子。
后来上初二了,我们的班主任是我们的英语老师,他鼓励我们每天用收音机收听VOA学英语节目,我才正式解锁到短波电台的乐趣。相继收听过英国的BBC、日本的NHK、韩国国际广播电台、朝鲜国际广播电台、梵蒂冈希望之声、台湾“中广网”等电台节目。虽然有些节目的政治观点,我不敢苟同,但它确实为我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使我具有了一定国际视野,懂得批判性看待问题,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回到宿舍,每每躺在床上,戴着耳机收听短波广播,信号清晰的像面对面聊天,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耳边低语。
由于上的是寄宿制学校,一天晚上听着收音机入眠,好像听着某个文艺节目,一不小心哼唱出来,收音机被查寝的老师没收了,懊恼了许久。

2007年,我在县一中读高二,学习压力较大,收音机成为缓解紧张学习的利器,当时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北方广播在我县设置了一个转播点,我每晚10:00用收音机收听他的《悄悄话》节目,这个节目让我破解了很多青春期生理、心理困惑。每晚十点的电磁波里,心理咨询师温柔的声音如同滤镜,将躁动的心事沉淀成成长的琥珀。而今回望,那档节目何尝不是最早的"心灵解压阀"?临近高考时,我还收听到了《大国崛起》的广播剧,对文科生的我启迪很大。当然,那时也偶尔收听一下短波电台,但很多电台信号不是被中国之声的强大信号淹没,就是一片丰收锣鼓声。

2010年,我在沧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在一次逛街的途中买了一台凯德KK-9702收音机,好像是花了35元钱。这个收音机有数字显示功能、定时开机功能,这又唤起了我对收音机使用的执念,打开旋钮,拉长天线,“一机在手天下我有”,用它参加四六级考试、收听广播剧、校园广播,美美的。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高新技术层出不穷,人们选择的娱乐方式愈加丰富,听收音机的人数越来越少,可听的电台节目也在减少。县市级电台里大多充斥着卖药养生广告,相对于90年代及世纪初的电台节目,可欣赏性大打折扣。但我没事时,还是喜欢一个人抱着收音机,找一个静静的角落,旋动旋钮,调到或熟悉或陌生的频率,享受无线电通讯广播的独特魅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