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楚风
小时候的农村,家家生活都不富裕,别说看电视,就是谁家能买到一台收音机,也是一件让人很羡慕的事情。那时候,大多数人家闲暇之余都是靠听广播来丰富自己的娱乐生活。
那时候的广播,也叫话匣子,是农村的一种有线广播。广播节目极为简单,而且受时间限制,就是早中晚,各两个小时左右,广播的内容,无非是当地的《天气预报》、各级政府发布的《新闻通告》、翻来翻去的样板戏等等。

后来到了改革开放时期,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提高。收音机,也走进了普通家庭。可是,我家还是穷的买不起一台收音机。那时候,能拥有自己的一台收音机是我最大的梦想。
不过,上高中懂无线电知识的哥哥,给我家安装了一个三极管广播。这个三级管广播制作特别简单,组装原件就是在院子靠近窗户的大树上,竖起一根接收天线,引进室内床头,接上三极管、磁棒线圈等,以及几节干电池作电源,下面再引出一根地线埋入地下。这样一个三极管广播就大功告成了。
这样简陋的收音机,制作简单,收台也少,只能接收一个省广播电台的频率信号。虽然说只能接到一个广播电台信号,可是,广播节目丰富了不少。从早晨的《歌唱祖国》开始曲到《新闻和报纸摘要》,到中午的小说连续广播,还有下午的戏曲,以电影录音剪辑。
只要一开始广播,我就经常忘了手中的伙计,喜欢凑在广播跟前听一会儿。特别是中午12点的小说连播广播节目,更让人欲罢不能。那时候,刘兰芳的《岳飞传》《杨家将》评书很精彩,我放了学扔下书包,第一件事就凑到广播跟前听小说。刘兰芳老师所营造的评书氛围,让人忘记了眼前的世界。让我的内心世界也跟着评书中的悲欢离合遭遇,而起起伏伏……。

这种简陋的收音机,最大的缺陷就是受固定地点限制,不能移动。这更激发了我想买一台真正属于自己的收音机愿望。那时候我暗暗发誓,等我长大了,自己能挣钱了,第一件事我就买一台收音机。
后来我中学毕业出门打工。领到的第一笔工资之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去街上的商店里买了一台真正属于自己的收音机。记得那是一台咏梅牌两波段调频调幅便携式收音机。
自从买了那台收音机,我就着了魔似的听收音机。一有空闲就打开它。早晨听,中午听,晚上睡觉前在被窝也听。甚至出门逛街街的时候,也拿着它。那时候在外打工的日子虽然艰苦。可是那台收音机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而且也减去了很多在异地的思乡之情。
再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听坏了好几台收音机,也买了好几台收音机,红灯牌的,海燕的,到后来的德生牌、安键牌的。前前后后买了十几台。以前买收音机,是用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自己枯燥乏味生活增添快乐。后来买收音机,就单纯成为了这种爱好和情怀。从低端到高端,从功能简单到功能复杂。我只要看到,就忍不住自己购买的欲望。明明知道买来了的收音机大多数都藏在柜子里吃灰,成了一种摆设。可是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欲望。
现在电子娱乐产品越来越多。从收音机到电视机、影碟机、投影机、现在机不离手的手机,让人目不暇接。现在除了老年人,听收音的人们越来越少了。可是我的收音机情怀,却与日俱增。

最近,我入手了一台汉荣达c919收音机。这台收音机,功能强大,音质超强,每当我闲着没事的时候,就会放下手机,连上蓝牙,让自己沉浸在美妙无比音乐世界里……。